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新能源电价新政或推动储能盈利模式改革

  • 生活
  • 2025-02-12 07:30:05
  • 2

◎记者 王文嫣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提速、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乙巳蛇年新年伊始,不断传出的重磅消息在储能市场掀起新的浪花。行业巨头在产能上继续加码,政策释放了不再强制配储的信号,储能行业会否因此迎来新的变革?

特斯拉新增产能释放

或加剧储能行业竞争

2月11日,首台超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Megapack从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成功下线。业内专家表示,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将进一步提升特斯拉在全球储能市场的竞争力。

在储能电芯领域,当前宁德时代地位稳固,长期占据全球第一的宝座。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储能电池出货量已经达到约75吉瓦时,全球市场占有率为34.80%。CNESA在今年1月预测,2024年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储能型锂电池产量超过300吉瓦时。据此推算,宁德时代去年的储能电池产量大概率超过100吉瓦时。

新能源电价新政或推动储能盈利模式改革

中信建投最新研报分析认为,储能行业(尤其大储)为投资价值最高的板块之一,2024年至2030年预期增速高达400%以上,而2025年估值仅约16倍。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地对大型储能产品的需求均已出现,加上中国公司在全球多个市场频频斩获大项目,市场关注点应聚焦于需求释放超预期。也有储能企业人士表示,对比相关数据,特斯拉的产能大幅提升将对行业格局产生变化。

电力市场化改革

或催生储能新发展方向

2月9日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提出,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电力市场化改革新政或将催生储能市场新发展方向。

来自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其中,4小时及以上新型储能电站项目装机占比达到15.4%。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资深研究员认为,储能装机的高速增长离不开各地实行的强制配储政策。政策本意是为了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但实际上大量储能电站存在建而不用的问题,同时也加重了相关企业的负担。

针对最新出炉的政策,海优新材相关负责人认为,最新政策将令光伏电站收益测算模型出现较大变化,从“保量保价”变为“量价皆不保”,收益由保障性收入转为市场交易收入+价差补偿收入-辅助服务分摊费用,由此会进一步加速行业分化,高效率、低成本的优质项目在竞价中将更具优势。未来,增量项目电价将通过竞价形成,成本更低、技术更优的项目更具竞争优势,也将推动行业加速降本增效。相关政策也将促进储能与灵活性资源需求增加,新能源需通过配置储能或参与灵活性调节市场来提升竞争力,间接影响项目综合成本。

交银国际最新研报分析则认为,对于风电及太阳能发电项目配储容量有机会转为更具弹性的政策。

“强配储能的政策之前一直被诟病,但是新能源消纳没有储能也是不行的,从电力系统的角度还是需要保证足够的储能容量,因此要有替代政策出台,比如发展容量租赁、共享储能等配套措施。”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电力经济与电力市场研究所所长陈皓勇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储能电站可以共享的方式为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各主体提供多种服务,实现多重收益,或能推动储能电站出现新的盈利模式。

另据公开资料,宁夏、江苏、河南、河北等多省份已推出独立储能容量租赁机制,但仍需支持政策、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

公用事业和环保行业资深研究员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不再强制配储,短期内可能对储能的需求量产生负向影响,长期还要看储能成本的下降以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程度。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