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

多家银行宣布:停止这项业务

  • 文学
  • 2025-04-08 21:40:04
  • 14

“从2018年我就开始使用无卡存款了,在ATM机用手机银行扫码就能操作,对我们这种记性不好的人来说特别实用。”来自上海的默女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从去年开始,她发现这项“方便又好用”的功能没办法使用了,让她感到十分疑惑。

实际上,有相同感受的不止默女士一个人。近年来,无卡存取款逐渐成为“过去式”,越来越多银行正在叫停相关业务。

近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于4月9日起停止ATM扫码存款服务。后续,客户可持银行卡,通过招商银行ATM或前往该行营业网点办理存款业务。

多家银行宣布:停止这项业务

AI识股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招商银行之前,已有数十家银行先后发布公告,对无卡存取款相关业务进行了规范。

2024年4月17日起,工商银行个人手机银行无卡取现功能已暂停服务;5月9日起,农业银行暂停了掌银无卡取款服务。

去年5月21日,交通银行也发布公告称,为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加强风险管理,于2024年5月24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中无卡取款功能中的预约取款服务。

在国有大行的带动下,无卡业务的调整潮也在向股份制银行以及地方性商业银行扩散。

例如,去年6月4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于当年6月7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ATM无卡取现”功能,现金机具(包括现金智能柜、ATM等)也将不再支持本功能;兴业银行自7月10日起停止了手机银行中的ATM扫描取款服务。

再从地方性银行来看, 6月11日,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024年6月13日18点起,该行停止办理个人手机银行中无卡取款业务的预约取款功能;去年12月1日起,栖霞农商银行也陆续取消了自助设备“预约取款”“扫描取款”“无卡存款”等功能。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纷纷收紧无卡存取款业务,主要是出于风险管理和维护成本的考量,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银行持续跟进调整这项业务。

“从技术层面看,扫码存款等无卡存取款采用的身份验证安全性较低,也是银行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的重要原因。”在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看来,从影响方面,客户对于无卡存取款业务的总体需求不多,对银行而言业务量较小,客户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存取款,调整后影响较小。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受访时表示,“银行收缩无卡存取款业务,主要是为了更好防范风险,保障客户资产安全。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习惯采用无卡存取款业务办理的客户带来不便,但也有助于保障其资金财产安全。”

值得关注的是,ATM扫码存款等无卡业务的收紧,并不意味着无卡存款服务将彻底淡出人们的视野。《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目前,仍有部分银行支持刷脸存款、手机银行存款预约等功能。

根据农业银行去年5月初发布的公告,在暂停掌银无卡取款服务后,该行客户仍然可以通过读卡取款、掌银扫码取款、刷脸取款等其它方式办理网点现金提取相关业务。

“现在银行已经推出了数字信用卡等实体卡的业务,从这个方面看,未来,银行在条件满足时无卡操作仍然有可能继续推出。”娄飞鹏受访时表示,“银行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和消费习惯变化,在完善风险管理手段的基础上推出更多的创新,以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