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支持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助力提振市场信心,商业银行在行动。《证券日报》记者获悉,6家国有大行以及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持续加大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推进力度,为资本市场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今年以来,A股超20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公司和主要股东使用银行贷款进行回购增持的公告,合计贷款金额上限超400亿元。
从具体实践来看,多家国有大行近日成立了股票回购增持专班,并积极组织开展专项行动。记者从工商银行获悉,该行扎实服务上市公司开展股票回购增持、加强市值管理等各类需求,对接企业资金需求近500亿元。农业银行近日已与多家央国企、民营上市公司达成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合作意向。为更好服务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需求,建设银行迅速行动,积极走访,已与超过80家意向企业对接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着力服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提振市场信心。
多家上市公司也相继发布公告称获得商业银行支持。例如,近日,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集团”)、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披露获得中国银行回购增持专项贷款支持。
为更好地摸排上市公司业务需求,多家银行通过多种形式走访对接企业,优化产品并开辟业务通道。
记者从交通银行获悉,该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优化内部流程等方式提升服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质效,全面强化对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的金融支持。
邮储银行相关人士表示,该行开通业务绿色通道,安排专人负责,为客户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其中,邮储银行天津分行利用三天时间完成了首笔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的授信批复。浙商银行则通过绿色审批通道实现需求摸排、方案设计、贷款投放全流程提速,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回购增持、市值管理需求。
作为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新工具,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于2024年10月份设立,旨在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金融机构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的,可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以获得较低利率资金支持。
多家银行也晒出了服务“成绩单”,生物医药、“硬科技”领域是服务重点。例如,截至目前,工商银行已累计支持及储备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项目近400笔,涉及交易金额规模超千亿元;建设银行已服务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近70户;交通银行已给予约80家企业超25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授信,涵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工业软件、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
截至3月末,农业银行累计为“三农”、先进制造、绿色金融等多领域53家上市公司提供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服务,贷款签约金额超150亿元,已投放金额超85亿元;中国银行已支持73个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计划,合计达成贷款意向金额253.6亿元。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方面,记者从浙商银行获悉,截至4月9日,浙商银行已与近60家上市公司及股东达成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意向合作,储备拟回购增持金额超80亿元,授信资金规模超50亿元。兴业银行已与44家上市公司或主要股东达成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合作并完成公告,贷款上限规模超66亿元,其中民企数量占比超80%,科技企业占比超60%,涵盖半导体、医药生物、软件服务等多个“硬科技”领域企业。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日受外部因素影响A股市场震荡加大。去年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推出后,银行集体行动加快落地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不仅有助于更好支持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开展股票回购增持,也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稳定股票市场,增强国内金融安全水平。
多家银行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的决策部署,全力支持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融资需求,高质高效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坚决助力维护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
有话要说...